有一群父母,他們本該體會生命伊始的幸福,卻因為身處窘境,不得不徘徊在重癥監護室外,緊鎖眉頭。

  有一種讓人唏噓落淚的幸福,叫做出生時的匆匆一面,就要暫時分離。

  緊握小拳頭的早產兒,值得全世界溫柔以待。

  緊鎖眉頭的弱勢困境父母,他們何嘗不想和自己的寶寶一起拼勁全力:“哪怕只有一毛錢,我也會打給他們。”

  在復旦兒科醫院的重癥監護室經歷了12天生死時速的搶救

    8月5日,危重早產龍鳳胎寶寶“然然 ”兄妹成為貝親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設立當天獲得愛心支持的首對寶寶。

   “然然”兄妹出生時,哥哥體重僅1.2kg,妹妹體重僅1.13kg,不僅體重極低, 而且呼吸困難。他們的父母是一對年輕的90后夫妻,離鄉背井,努力在這座城市打拼著心中理想的未來。7月23日凌晨,懷孕28周零3天,媽媽突然腹痛,誕下了他們。

初為父母,守候在重癥監護室外的黑夜焦急而又漫長。“然然”兄妹的狀態不容樂觀, 出現了呼吸暫停、小型動脈導管未閉等情況。

    幫助更多艱難父母舒展眉頭,只因臻愛迷你寶寶們緊握的小拳頭。

    由國際母嬰用品專家貝親與上海市兒童健康基金會聯合發起,貝親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定向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學中心、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和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 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等滬上七家醫院開展早產患兒醫療救助。

    8月5日,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啟動儀式現場,國際母嬰用品專家貝親與上海市兒童健康基金會正式簽約設立貝親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

    貝親與上海市兒童健康基金會共同向七家醫院發放“早產兒救助項目合作單位”銘牌。

    啟動儀式現場, 貝親向以上7家醫院的NICU(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捐贈了早產兒專用奶瓶奶嘴、早產兒紙尿褲等哺喂與護理用品。

    貝親中國區副總裁葉芳瑩女士表示: 踐行ESG企業可持續發展理念,貝親集團愿意積極貢獻應有的社會價值, 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多年來,貝親中央研究所科研團隊持續對早產兒及低體重兒的吸吮行為進行深入研究,幫助解決低體重兒、早產兒在醫院期間的經口喂養問題,并在各國的NICU共同開展相關研究。貝親自2002年進入中國以來,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近幾年,貝親從早產兒的喂養、護理等實際需求出發,在早產兒母乳喂養,以及早產兒哺喂用品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并持續捐贈喂養與護理等專用物資,努力回報社會及特殊早產兒家庭。衷心希望,此次為困境早產患兒提供的醫療救助專項資金,能夠幫助他們挺過生命的關口,讓他們能同樣快樂、健康地成長。

    獲悉自己的一對寶寶將首次得到貝親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的定向資助,“然然“兄妹的爸爸孫桂林哽咽表達感謝。

    幫助更多像”然然”兄妹一樣的迷你寶寶挺過生命的關口,貝親的這份”雪中送炭”代表著,愛已啟程。

    一起了解一下貝親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

    該基金定向面向上海7家主要救治早產患兒的醫院,每個早產患兒可獲得不高于3萬元的醫療補助。

    貝親愿與社會各界一起努力,持續關注早產兒這個特殊的群體,讓生命之花綻放得更燦爛。

    關于早產兒的救治現狀,你可以了解更多:

    上海市兒童健康基金會理事長李忠堯先生表示:“關懷早產兒是十分有意義,也是迫切被需要的好項目。貝親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的設立,覆蓋到了全市救治早產兒的7家主要醫院,這對早產兒家庭而言無疑是個福音,更為早產兒的救治多了一份保障。感謝貝親公司首次捐資50萬元,設立這一專項基金。”

    上海每年出生20萬新生兒,其中早產兒發生率達到了10%左右,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今后這個群體的數量會繼續增加。而這一類人群一出生大部分聚集于新生兒病房,越小的早產兒越需要進入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進行監護,早產兒病情變化多,需要的醫療費用支出高,平均一天醫療費用在1000元以上,早產兒住院天數長,一般在15天—幾個月,雖然醫保能報銷50%醫療費,但是,高昂的醫療費導致困難家庭難以支付。貝親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的設立,將給困難家庭早產兒送上一份關愛,送上一片關愛兒童健康的祝福!

    匯聚的不僅僅是愛心,匯集的還有魔都新生兒科的最強大腦。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新生兒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在上海承擔著大量的新生兒醫療和救治工作。

    一起來看看業界大咖對早產兒救治情況的最新解讀: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書記徐虹:

    2018年,我們和上海市兒童健康基金會、貝親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共同合作開展早產兒護理的公益項目,聚焦早產兒從醫院到家庭的過渡護理項目,幫助早產兒實現家庭化的管理。特別感謝兒基會為我們搭建愛心的平臺,感謝貝親再次的慷慨捐贈,助力早產兒困境家庭,讓全市的早產兒綻放更美麗的生命。這是愛心的匯聚,也是愛心的傳遞。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主任曹云:

    2004年,我在加拿大接受臨床培訓的時候,觀察到當地有很多早產兒。回國以后,我發現,10年不到的時間,我相信在座的兒科醫生一定都體會到,早產兒的數量越來越多。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幫助到的不僅是新生兒科室,也是我們所有的醫務人員。如果早產兒貧困家庭在救治過程中面臨的是經濟問題,我們醫務人員也會感同身受。相信這樣的項目,對于提升危重早產兒救治的模式和理念,以及改善他們的預后,都很有意義。